大陳200平的家
位于常熟虞山尚湖風景區,
又緊鄰古城商業街區,
依山傍水又不乏生活的煙火氣息,
頗有鬧中取靜之意。
除了優越的地理位置,
大陳一家選擇搬進
這座三層復式帶閣樓的公寓的初心也很簡單,就是想生活得更舒適自在些,
在家中可以隨心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來消磨時光。
禾景大陳設計的創始人陳靜(左),鐘情藝術繪畫,大學時就讀了設計專業,給予從事工裝再轉戰室內設計的過程信心與底氣,通過十年的摸索與打拼,確定了內心對設計的熱愛。從業近二十載,他確定了設計方向,項目類型由雜轉專,徹底扎根于高端私宅領域。生活里的他性格低調謙和,溫潤篤定,仿若林間吹過的習習清風,現與妻兒居于常熟。
家中一層的公共空間不同于傳統現代家居,多以原木和混凝土材質呈現,東方美學之中透露著少許粗礪工業感。
出于自身作為室內設計師對于空間的理解,大陳沒有刻意追求單一的標準風格,考慮更多的是作為純粹居住空間的家,功能性是首當其沖的。“我希望我的家是沒有風格傾向的,當我平時用的物件放入家中,能夠或多或少地保留一些我的特質就好”,大陳如是說道。
入戶門處設計了開放式衣帽間和換鞋凳等功能。
原有的隔墻幾乎都被拆除了,只保留梁柱結構,承擔起輕量式分區的功能。在裝飾與保留梁柱外形的這道選擇題中,大陳毫不猶豫地選擇做減法,讓梁柱以原始狀態示人,與中心小景中的石梁悄然呼應。
透過樓梯可看到客廳一側。
與其花費人力物力去重新裝飾甚至將其隱藏至收納空間,大陳認為倒不如轉換思路,將它完全裸露出來,作為空間的構建來做,只需簡單清理,便能正常使用。“沒必要為了追求外表形式的統一或者美感去做裝飾,我不想做多余的事”,大陳對于自家宅邸的設計根基是極簡的。
窗邊兩處水槽各司其職,有著細致的功能劃分,靠近灶臺的單池處理油膩的生食和餐具,靠近陽臺的方盆則用于清洗水果和茶杯。
位于中心的小景古樸靜謐,散發幽幽禪意,縱橫視野開闊,開放式大空間的呼吸感撲面而來。功能分區上,南面用作客廳,北面則是餐廚區域。
餐廚區域的中心是大型的島臺加上兩米多的大長桌,對于大陳一家三口來說,這個餐廚面積似乎是過大了,大陳笑著解釋說自己平日里就喜歡自己下廚做飯,也愛做些面包、面點與家人共享,節假日更是愛熱鬧,時常邀請親朋好友來家里嘗嘗自己的手藝,餐廚空間其實還承擔了更多對外社交的功能。
洗碗機、粉碎機、面包機和烤箱一類的廚房電器也是因為大陳愛下廚而添置的,統統都收納進了貼墻的定制櫥柜里,整齊有序。
“朋友來家聚餐的時候,我不想自己關在廚房間里悶頭燒,然后端出去給大家品嘗,我更喜歡大家一起動手,各做幾個自己的拿手菜來分享”,大陳補充道。
朝北的窗戶橫向拓寬,最大化地將山景引入室內,好似把自然的清新一口氣全部納入家中。在一片翠綠之下,有食物的香氣圍繞,伴著柔和的燈光,和朋友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分外愜意。
日光隨著樓梯洞散落在家中。
原是安排在餐廚區的樓梯搬到了客廳處,特地開了樓梯洞,致使日光從天頂與南面窗口紛紛灑落至樓梯處。時光流轉,明暗交錯間,光與影的詩意在家中靜靜流淌。
一層空間幾乎沒有墻,整個空間融合在一起,加強了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交互性,另一側最大化地將山景引入室內。
穿過樓梯,便來到了二層的陽光房,玻璃材質一路從斜頂延伸至門窗,陽光充沛,溫暖宜人。冬天在這里曬著太陽和朋友聊天、喝茶、打牌是再舒適不過了。
墻上的展陳架上擺著大陳從各地淘來的器皿,不難辨別出各類茶盞、茶壺、茶碗,錯落有致地陳列其中,在光影變換之中,更添一份雋永美感。展陳架的位置原是一個窗戶,用單壁墻封住了背面,留出了深度,才有了現在的展陳架。
二層陽光房的茶室擺放著大陳收藏的陶瓷器皿。
大陳坦言喝茶這個習慣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才慢慢培養起來的,也會抱著好玩的心態去了解茶葉的品種、適宜的水溫、沖泡的方式等等,但不會太追求飲茶的儀式感,主要還是貪圖一個自在。
樓梯上來后的另一面是榻榻米區域,大面積的原木材質與奶油色調運用襯出空間的簡約清雅,侘寂感地臺區分主次場景,頭頂的風扇輕輕轉動傳來陣陣涼爽,靠墻的立柜收納起書籍與衣物。
需要晾曬衣物時,玻璃房也會作為一個臨時的晾曬空間
如果說陽光房是大陳飲茶的社交場,回蕩著談天說地的歡笑聲,那榻榻米區域則是他獨處品茗的自留地,隔離了外界的紛紛干擾,或閉目靜心養神,或凝神飲茶閱讀,讓自己沉浸于松弛靜謐之中。
一口茶湯落肚,回味悠長,人亦如茶,溫潤平和。
一層玄關處擺放著大陳多年收藏的人偶和石梁,組成了家中的別致小景。
家中隨處可見老物件的身影,無論是擺在樓梯一旁展成柜中的古樸陶罐,還是位于一層中心小景的人偶、石梁,都呈現著經歷過時光輕撫的獨特痕跡。大陳素來有收集老物件的愛好,到現在零零散散也收集了有幾十個年頭了。
最開始的收集源于90年代在蘇南地區幫別人設計翻新房屋,看到很多壇罐、桌椅這些老物件尚能使用卻都被丟棄了,大陳難掩惜物之心,覺得老物件的材質運用和制作工藝都是現代工業化生產家具無法替代的,看到合適的就會背回家。
空間一隅,隨處可見大陳收藏的瓷器。
玻璃房里的老茶桌也是十幾年前大陳在常熟鄉下偶然撿來的,相遇的細節至今令他印象深刻。“當時有戶人家蓋了新房子,這個老桌子就扔一旁的垃圾堆里,我就給了房主一包煙討了回來,要是再晚來一天的話,它就會被劈了燒柴了”,大陳說道。
帶回家后,依舊寶貝得很,親自動手清理干凈,打上了木蠟油,想要盡可能地延長它的使用壽命,留住往昔的美好記憶。
茶室的老茶桌已經陪伴了大陳十幾年。
大陳笑稱自己沒有成體系的收藏邏輯,除了收藏大件的家具,出去旅游時也喜歡看雕塑、繪畫,全憑個人喜好決定帶哪件回家。之前大部分收藏都放在車庫里,現在搬到新家,特地設計了留白的空間,讓一些老物件發揮它的實用價值,也等待新的老物件慢慢入住,讓這個空間越來越有人情味。
“家中除了兩張床是新的,其他的都是以前用的舊物件搬過來的”大陳補充道,“餐桌、客廳的黑皮沙發這些的也用了十多年”。從新到舊,從舊到更舊,物件靜默不語,陪伴大陳一家踐行一種環保可持續的家居生活。
老木箱在臥室中被用作了床頭柜。
大陳生性喜好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常熟他覺得就很宜居,出門便是山水美景,居家也有時間可以“浪費”,無所事事地保持閑散也好,隨心所欲地追求愛好也罷,這份松弛自在便是大陳心中理想的生活狀態。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