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浙江省自然博物院安吉館
Project: Zhejiang Natural Museum Anji Pavilion
設計:戴衛·奇普菲爾德事務所
Design: David Chapfield Architecture
類別:博物館
Category: Museum
攝影:Archkuma庫馬影像
Photography: Archkuma
前言
浙江省自然博物院安吉館是一座位于安吉縣山坡上的自然博物館,由德國戴衛·奇普菲爾德事務所設計。這座博物館獨具特色,巧妙地保留了地勢高差,依山而建,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山水風光。其建筑設計采用逐層遞進的方式,并巧妙地運用回廊的穿梭和連接作用,將龐大的建筑體量切分成八個小體量建筑,實現了分散布局。
安吉館不僅注重建筑美學,更在展示理念上追求創新。借鑒國際先進的展示技術,它成功地將室內參觀與室外體驗相融合,將科普教育與休閑旅游有機結合。這使得安吉館成為一個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和休閑體驗于一體的現代自然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院位于中國杭州,創立于1929年,館藏20萬余件標本,涵蓋地質學、生物學和古生物學領域。中國東部的浙江省擁有許多白堊紀時期的重要發現。該院的第二座,也是新建的博物館坐落于浙江北部的安吉縣,成為一個文化新區的核心建筑。
新館建在坡地上,被一個巨大的自然公園的竹林環抱,遠眺低處山谷的田野。一系列寬敞的展廳組成松散的架構,以容納大型展品:恐龍化石、全尺寸模型、大尺度的野生動物布景,以及多媒體和互動展示元素。
總平面圖,項目建在坡地上,環繞在自然景觀之中
在建筑的最北部,入口廳迎接參觀者,同時提供了面向中央庭院和遠處景觀的視野。
北側入口
錯落的8個單層長條形展廳沿坡地逐級布置。它們順應自然地形,最小化建筑對景觀的視覺沖擊,同時圍合了一個開敞的內院。涼廊,也可視作提供遮蔽的走廊,環繞這個中央空間,調和室外空間與博物館的室內空間。
透視圖,項目主體由8個錯落的長條形展廳組成
剖面圖,建筑順應地形設計
每個展廳既可以從中央庭院兩側分別進入,也可以通過逐級而下的涼廊連續參觀。最南部的建筑體量面向基地最低處的湖泊。
連接展廳和室外庭院的涼廊
下往庭院的室外廊道
展廳堅實的建筑形式嵌入在中央庭院和周圍公園的濃密景觀中,植被延伸至綠化屋頂。建筑組群表面粉飾紅赭色涂料,與場地山坡上的黏土顏色相近,強化了建筑和景觀之間的聯系。
中央庭院,紅赭色立面與自然景觀相和諧
人們可以在庭院聚集、休息
一層平面圖
屋頂平面圖
立面圖
競賽:2014
項目開始:2014
建筑開工:2015
建筑完工:2018
開館:2019
建筑面積:58,000 ㎡
業主:浙江自然歷史博物院、安吉縣人民政府
建筑師:戴衛·奇普菲爾德建筑事務所上海辦公室
合伙人:戴衛·奇普菲爾德、Mark Randel(設計主創)、陳立繽
項目建筑師 :Alessandro Milani(競賽)、Miguel Angel(概念設計、方案設計)、沈慧雯(方案設計、初步設計)、李初曉(現場藝術監理)
項目團隊:Hans Christian Buhl、杜喆煦、范田園、侯京慧、Andrew Irvin、李涵、劉慧群、潘及第、孫鳳娟、Nora Wuttke、徐麗萍、周之洵;效果圖:Andrew Irvin
競賽團隊:杜喆煦、孫鳳娟、Nora Wuttke、徐麗萍;效果圖:Alessandro Milani、杜喆煦
地方建筑師 浙江南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杭州(施工圖設計至施工監理)
結構工程師 :”奧雅納國際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概念設計),浙江南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杭州(方案設計至施工監理)”
機電工程師 :”奧雅納國際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概念設計),浙江南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杭州(方案設計至施工監理)”
建筑物理工程師:浙江南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杭州
燈光顧問:杭州勝樂照明設計有限公司,杭州
展陳概念策劃:上海德立創意有限公司,上海
景觀建筑師: “Levin Monsigny Landschaftsarchitekten,柏林(概念設計),浙江南方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杭州(方案設計至施工監理)”
評論(0)